【元小·教研】聚焦核心素养 构建有本课堂——元和小学语文教研组“有本课堂”教研活动


聚焦核心素养
构建有本课堂
元和小学语文教研组
“有本课堂”教研活动



为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精神,推进教研室“有本课堂”,引领本校语文教师快速了解新要求和新变化,切实将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实到教学中,4月20日下午,元小语文组开展了关于“有本课堂”建构的主题研讨活动。

《荷叶圆圆》

张黎老师执教了《荷叶圆圆》一课。这是一篇轻松活泼的散文诗,本课教学通过创设优美的童话情境,激发学生展开想象,感受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的快乐,体会夏日的美好。张老师开头通过朗读词语导入,复习课文主要内容。再引导学生运用看图片、做动作、联系生活经验和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关键词语。在此基础上,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语言美。利用“由扶到放”的仿说训练,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整堂课的教学,她始终把时间留给学生,以学生学习为本,让学生在读中学,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训练语言,辅以“思、议、演”等手段,培养他们的能力,激发他们的感情,让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教研学习交流
钱心悦老师
张老师的这节课做到了以学生为本,先抓后放。在仿写句子时,老师先出示例句,一步步引导孩子发现规律,之后放手让孩子们自己说。最后设计了一个“采访”的环节,让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畅翔在语言的天空中。先示范再练习后拓展,步步深入,在教学中实现了“有本课堂”。
马晓霞老师
张黎老师教学的这堂《荷叶圆圆》思路清晰,环节紧凑,设计合理,富有童趣。张老师的板书是富有童趣的,黑板上画上了美丽的荷花,绿绿的荷叶,贴上可爱的青蛙、蜻蜓等小动物,让孩子仿佛就来到了那片清清的荷塘,感受到了夏日的美好。张老师的引导是生动有趣的,她从“绿”到“绿绿的”感受绿的浓烈,从“圆”到“圆圆的”感受到圆的弧度。接着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征来把事物说具体。由“荷叶圆圆的,大大的”引申到“苹果大大的,红红的”,“草芽尖尖的,绿绿的”。张老师的教学是富有生活情趣的,她讲解“躺”时,让学生回忆小时候躺在摇篮里,躺在妈妈怀里,躺在草地上,感受出“躺”的舒适来。这节课以学生为本,有情有趣。
王静老师
感受语象,是与文本共境、共情的必由之径。为了让语象在学生的脑海里丰满、鲜活起来,张黎老师的教学方法丰富多样。张黎老师努力将文本语言具象化。具象化不仅可以再现生活的质感,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叙述力。小学低段学生形象思维发达,抽象思维薄弱,更需要动用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加以塑形。张老师抓住“摇”“躺”等概括性字眼,让学生通过图片及联系生活,感受怎么“摇”、怎么“躺”,学生想象出妈妈用手摇着摇篮。所以“摇”是提手旁,宝宝的身体躺在妈妈怀里,所以“躺”是身字旁,这些均是在为意象塑形,体现了她对童化逻辑语言使用的纯熟,把“生本”课堂落到了实处。



《童年的水墨画》

“作者胸有意,入境始与亲”,好的儿童诗,字字句句都蕴藏着作者的匠心,包含着作者浓烈的情感。顾澄艳老师执教了儿童诗《童年的水墨画》,她引导帮助孩子们在情感和方法的带动下,体会诗中的妙趣,理解呈现的画面。整节课的教学,由扶到放,在精读《溪边》,掌握学习方法以后,放手给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体会诗句的魅力,有更多的课堂归属感。新课标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更应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不仅突出课文“工具性”的特点,还应突出“人文性”的特点。尤其是儿童诗的教学,要给学生更多的个体感悟、交流沟通、放飞想象的空间。课堂的最后,学生化身小诗人,继续续编诗歌,留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去体会童年的五彩。


教研学习交流
李娟老师
纵观这节课,顾老师能关注本单元的语文核心素养点,使用“教--扶--放”的方法,力求落实“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整个教学过程是从感受美好童年,到从对诗歌《溪边》整体内容的掌握,再到抓住这首诗歌中难以懂的诗句进行理解,最后到小组合作探究《江上》这首诗,这是将习得方法加以运用和拓展。在整堂课的交流过程中,顾老师尊重孩子的认知,例如指导学生去读出“绿”的特点,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通过联系上下文、借助书上插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意思。关注“染”字的妙用,去感受奇特的想象,体会到童年生活的乐趣,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仿写图画中的画面。这是对诗歌内容的内化,把语文知识概念转化成了自己的语言能力。
陈晓老师
语文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的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本堂课,顾老师采用了由扶到放的方法,以《溪边》这一片段为例子,引导学生按照“圈一圈:圈出孩子们戏水的动作?”“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画面?”“想一想:你用上了哪些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片段。”四个步骤自学《江上》,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思考、交流、朗读中内化学到的方法。
许赟洁老师
本节课顾老师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出发点,以引领者、合作者的身份带领学生走进课文,深入课文语言中。在课堂中,顾老师先扶后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运用展开想象、联系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童年的水墨画》中难懂的句子,入情入境地诵读。课堂上学生诵读声不断,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

本次基于“有本课堂”下教学评一致的专题研讨活动,使一线语文老师们对今后的课堂方向有了更明确的认知。我们将长此以往把践行新课标 追寻有本课堂作为学校一项常态化教研活动加以开展,教研相长,始终保持孜孜以求的态度,逐光而行。
END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