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小·教学】科学课堂展风采,教材研讨促成长——刘嘉赓老师参加苏州市小学科学新课标培训暨教材解读活动

为了更好地学习领会科学新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科版科学教材,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4月6日,在昆山市裕元实验学校组织开展了苏州市小学科学新课标培训暨教材解读活动,来自苏州市各区县的小学科学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苏州市小学科学教研员丁宇红老师全程主持本次活动。
一
✦
教学展示
《合理利用能源》
沈以春
昆山市裕元实验学校
沈以春老师围绕本次活动主题,开展了项目化学习。沈老师以我国电力来源饼图的变化设立微项目,并以此为整节课的线索,从2017年到2021年,再到展望未来电能来源,让学生感悟到我国电能变化趋势,在学生心中种下节能减排的种子,让新课标中态度责任的核心素养内涵在课堂上落地生根。


《让资源再生》
刘嘉赓
常熟市元和小学
刘嘉赓老师以造纸作为资源再生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从资源环境视角,对资源合理利用和再生形成认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将再生纸制作与普通纸制作进行对比,再自主梳理出再生纸存在的意义。刘老师循循善诱,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新课标的新要求。


《八颗行星》
陈华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舟山实验小学
陈华老师首先出示视频介绍八大行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相关数据对八颗行星位置关系建立模型,学生更好地了解八大行星在太阳系中的相对距离关系以及体积大小。本节课陈老师课堂语言精练,教学环节过渡自然,知识由浅入深,方法灵活多样,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日食》
蒋建纲
苏州高新区金色小学
蒋老师的这一堂科学课充分展示了教学模式的新理念,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卓有成效的课堂范例。本课通过“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三个现象,探究日、地、月相对位置关系造成的影响。蒋老师呈现的是自主的课堂,是思维碰撞、富有生命的课堂,给予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


二
✦
评课活动
来自各区县的听课老师对以上四节课进行评课交流,从设计框架、教学重难点的渗透、教学效果等多个维度点评,分享感受。




三
✦
教材解读
下午,几位专家老师开展了教材单元分析讲座,剖析与解读五、六年级下册各单元的教学内容。
首先,来自常熟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徐兆燚老师对五年级下册《环境与我们》单元进行教材分析,并提供教法建议。徐老师重点阐述了如何使学生明白环境与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对这一单元中每一课要达成的学习目标和教学难点进行了分析。

接着,来自工业园区第三实验小学的顾超校长解析了《宇宙》这一单元。顾校长阐述了本单元在整套教材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学习内容的构成等,整理的知识网络使人一目了然。

✦ ✦
✦ ✦
四
✦
专题讲座
最后,江苏省科学教研员卢新祁老师对几位老师的课堂进行了总结点评,并开展了主题为《“地球与宇宙”的教材解读与教学指导》的交流讲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来自苏州市各学校的一线小学科学教师,通过本次活动,深入细致地研读课标、研究教材、研讨教法,力争把各位教学骨干领先的教学思想转化为自己的教学实践,在不断的实践中优化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用户登录